秋粮占全省全年粮食产量八成以上,是四川粮食 生产的“主力军”。达州作为全省产粮大市,眼下又是中晚稻、夏玉米、夏大豆等秋粮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如何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
涝灾技术指导、作物抢种补种、抗旱知识普及……近段时间,达州高新区组织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进行农田管理指导,全面应对天气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奋力夺取秋 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及时止损
田间地头送技术
“水退后要立刻冲洗泥浆,第一时间采收玉米。”7月19日,在达州高新区河市镇昌红村村民申世清的玉米地里,河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德安反复叮嘱要趁着天气晴好抢收春玉米。
受7月10日-11日强降雨影响,河 市镇粮食作物不同程度受灾。申世清 家种植地处于低洼地带,即将成熟的玉米被浸泡。好在农技专家的指导,让其减轻了损失。
春玉米可抓紧晴好天气抢收,但夏玉米却处于关键成熟期,减少种植户的损失尤为重要。“雨水浸泡会导致土壤板结,要及时排水、松土帮助根系恢复生长,采取叶面喷施或根部追肥的方式为玉米提供必要的营养……”刘德安来到夏玉米地里进行指导。
雨情过后,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秩序,达州高新区各乡镇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深入辖区各粮食主产区域,从植物清洗恢复、病虫害防治、肥料补充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群众恢复生产。
“能多抢一亩是一亩,能多抢一成是一成。”达州高新区党工委农村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洋说,“水灾后 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会降低,我办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农技专家组,到各乡镇(街道)为种植户讲解粮食作物管理技术要点,开展田间技术指导服务、病虫害监测等工作,并对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农民群众开展生产技 术集中培训,帮助农户和新型经营主 体落实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关键技术。”
迅速找补
旱粮经作及时补
眼下,夏大豆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都进入快速期,除了为其提供充足的水肥和光照条件外,需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才能实现荚多、粒多。
“受淹大豆雨停后要及时排水 ,并喷施农药预防大豆病害 。” “遇高温,可用水源,通过喷灌、漫灌等形式浇水。”7月12日以来,达州高新区农办农业科工作人员余忠涛奔走在辖区玉米大豆带状复 合种植的田间,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田间地头+流动课堂”等方式 ,讲解夏大豆田间管理要点,确保大豆不减产。
除抓好夏大豆种植外,达州高新区积极做好水稻夏管,全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对受淹后穗部已毁,但根、茎仍活的稻苗,及时割去地上已坏死部分,可蓄养再生稻。”“头茬水稻收割之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可在 两三个月内再收一季稻,弥补水灾后的部分损失。”7月22,在金垭镇金牛村,达州高新区农办农业科工作人员余忠涛正在向该村种植户普及再生 稻。
据了解,为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达州高新区全面核查灾情,逐户逐 块摸排、分块施策,做到水退一块、抢种 一块,优先补种杂粮,积极储备化肥、农 药、种子等农用物资,积极发展秋马铃 薯、秋玉米、秋大豆、秋甘薯等晚秋作 物,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组建灾后农业恢复生产指导组,指导各地制定改种补种抢种计划,做到早中稻损失晚稻补、水稻损失 旱粮经作补,确保不出现“空白田”。
提前部署
抗旱知识早普及
水稻要通过灌区引水、抽水等多种 方式广辟水源,以水调温;旱粮要根据 土壤墒情适时灌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杂草、秸秆、遮阳网等覆盖地表,降低土壤水分流失;豆类作物要看苗及时施肥,合理使用调节剂和叶面肥,提高作物抗旱抗逆能力……
7月23日,在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举行种地大户作物增产培训会,针对水稻、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的管护,进行了详细讲解。“入伏后气温逐日升高,种植户只有了解农作物如何应对高温干旱,才能有效避免粮食作物减产减收。” 斌郎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邓裕林说。
针对“七下八上”防汛抗旱的关键期,达州高新区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 提前部署抗旱保秋工作,组织农业农村部门、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精准精细指导服务。
据了解,达州高新区及时组织各乡镇组织辖区农技干部、村农技员、种植大户集中参加防范农作物高温热害技术培训,并成立技术指导组深入各乡镇,联合乡镇、村力量,通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入田指导等方式,分类开展防 高温干旱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帮助种植 户知晓粮食作物抗旱的各类知识,全力保障秋粮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