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达州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2月16日
达州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23号)以及《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达市府发〔2013〕18号)精神,紧密结合《四川省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1-2020年)》和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达州市农作物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全面提高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优势原则。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着力做大做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和马铃薯种薯产业,加快发展杂交油菜、杂交玉米以及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种子(种苗)产业。
——坚持企业主体原则。充分发挥种子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作用。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充分发挥市农科所等科研机构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导企业成为品种选育和科研投入主体,重点围绕苎麻、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蔬菜、食用菌、烟叶等作物,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新成果,着力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政策扶持原则。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现代农作物种业投入新机制。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制种基地建设、商业化育种、市场监管体系和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建设的投入。对育种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引领带动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建设种子(种苗)生产基地6.5万亩;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个,其中,培育突破性农作物品种1个;建设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场1个、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场1个;培育年销售种子100吨以上的批发商4家、年销售种子10吨以上乡镇种子零售商30家;建设县级种子(农资)批发市场2个;培育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实现种业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到2017年,全市建设种子(种苗)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达到16个,其中,培育突破性农作物品种达到2个;建设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场达到2个、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场达到3个;培育年销售种子100吨以上的批发商达到7家、年销售种子10吨以上乡镇种子零售商达到60家;县级种子(农资)批发市场达到3个;培育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实现种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
到2020年,全市建设种子(种苗)生产基地15万亩;培育农作物新品种30个,其中,培育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3个;建成国家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场3个、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场4个;培育年销售种子100吨以上的批发商15家、年销售种子10吨以上乡镇种子零售商100家;建成市级种子(农资)批发市场1个、县级种子(农资)批发市场5个;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实现种业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全市供种保障能力、创新转化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实现用种大市向种业强市跨越。
二、规划布局
(一)新品种选育及种子(种苗)基地建设规划(详见附件1、附件2)
1.杂交水稻:选育新品种4个。其中,选育突破性品种1个,糯稻品种1个。完成单位:市农科所。建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5万亩,其中,大竹县3万亩、达川区1万亩、宣汉县1万亩。在大竹县建设水稻种子加工中心1个。
2.杂交玉米:选育新品种8个。其中,选育突破性品种1个。市农科所选育3个,大竹县选育5个。建立杂交玉米制种基地2万亩,其中,达川区1万亩、宣汉县1万亩。在达川区建设玉米种子储藏加工中心1个。
3.马铃薯。选育新品种2个。完成单位:市农科所。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4.5万亩,其中,万源市3万亩、宣汉县1万亩、达川区0.5万亩。在万源市建设马铃薯种薯储藏加工中心1个。
4.油菜。选育新品种2个。完成单位:市农科所。在宣汉县建立油菜种子生产基地0.5万亩。
5.小麦。在开江县建立1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小麦种子加工中心1个。
6.高粱。建立优质高粱种子生产基地0.2万亩,其中,渠县0.1万亩,达川区0.1万亩。
7.苎麻。选育新品种3个。其中,选育突破性品种1个,完成单位:市农科所。在市农科所建设国家级苎麻区试站1个。
8.蔬菜。选育新品种3个。完成单位:市农科所。建立蔬菜种苗基地5000亩,其中,开江县0.15万亩、达川区0.15万亩、大竹县0.1万亩、渠县0.1万亩。在开江县建设国家级蔬菜育苗中心1个。
9.食用菌。选育新品种3个。完成单位:市农科所、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其中,市农科所2个、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1个。建立一级菌种场1个、二级菌种场3个、三级菌种场10个,其中,宣汉县建一级菌种场1个、二级菌种场1个、三级菌种场4个。通川区建二级菌种场1个、三级菌种场2个。开江县建二级菌种场1个、三级菌种场2个。大竹县建三级菌种场2个。在宣汉县建设国家级菌种生产加工中心1个。
10.黄花。选育新品种1个。完成单位:市农科所。在渠县建立优质黄花种苗基地0.2万亩。
11.茶叶。选育新品种1个。完成单位:万源市茶叶局、宣汉县茶果站、市农科所、市茶果站。建立优质茶叶种苗基地0.3万亩,其中,万源市0.2万亩、宣汉县0.1万亩。在万源市建设茶叶生产加工中心1个。全市茶叶基地全部建成后,在万源市保留0.05万亩优质茶叶母本园,其余种苗基地改建为茶叶基地。
12.水果。选育新品种2个。其中,柑桔新品种1个、脆李新品种1个。完成单位:渠县茶果站、达川区茶果站、市农科所、市茶果站。建立水果种苗基地0.2万亩,其中,柑桔种苗基地0.15万亩(渠县0.1万亩、达川区0.05万亩),宣汉县建脆李种苗基地0.05万亩。在渠县建设国家级柑桔种苗生产加工中心1个。
13.烟叶。选育新品种1个。完成单位:市烟科所。在宣汉县建立全省白肋烟种子繁育基地。
14.中药材。建立道地中药材种苗基地0.3万亩,其中,达川区0.1万亩、宣汉县0.1万亩、万源市0.1万亩。在达川区建设道地中药材种植资源库1个。
15.蚕桑。建立桑树种苗基地0.1万亩,其中,大竹县0.05万亩、达川区0.05万亩。
16.花卉苗木。在通川区建立0.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
(二)农作物种业监管能力建设规划(详见附件3)
1.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场建设。建成国家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场3个(宣汉县、达川区、渠县),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场4个(大竹县、万源市、开江县、通川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基地面积1000亩,其中,试验用地不少于300亩,示范展示面积500亩以上;省级农作物品种展示基地面积500亩,其中,试验用地不少于200亩,示范展示面积300亩以上。做到能排能灌,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2.种子质量检测站建设。完善市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和达川区、宣汉县、万源市、大竹县、渠县5个县级种子质量检测站建设,建立开江县种子质量检测站。市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除检测常规指标外,要开展品种纯度和真实性检测。建立市级种子监管中心1个,县级种子监管中心3个(渠县、宣汉县、大竹县)。完善我市品种管理体系、储备调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市、县两级的农作物种子监管体系。
3.种子经营市场建设。全市培育注册资本5000万元“育繁推”种业企业2家;培育年销售种子100吨城区种子批发商15家,年销售种子10吨乡镇种子零售商100家;建成市级种子(农资)批发市场1个,县级种子(农资)批发市场5个;种子产业产值达到8亿元。
三、重点建设项目
(一)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
1.大竹县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规模:1.5万亩,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4年立项实施。
2.宣汉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建设规模:0.5万亩,建设年限:2年,力争在2014年立项实施。
3.万源市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建设规模:0.5万亩,建设年限:2年,力争在2014年立项实施。
4.宣汉县二级菌种中心建设。建设规模:1万平方米,建设年限:2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实施。
5.万源市优质茶叶良种场建设。建设规模:0.2万亩,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2016年实施。
6.达州市白肋烟种子基地建设。建设单位:达州市烟草公司,建设地点:宣汉县,建设规模:0.05万亩,建设年限:1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2016年实施。
7.达川区杂交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规模:1万亩,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2016年实施。
8.宣汉县杂交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规模:1万亩,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2016年实施。
9.开江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规模:1万亩,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6年立项,2017年实施。
10.渠县优质柑桔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规模:1000亩,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2016年实施。
(二)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
1.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建设单位:达州市农科所,建设规模:2000平方米,建设内容:水稻、玉米、马铃薯、苎麻等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心,在海南三亚建水稻、玉米常规育种中心。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4年立项,2015年实施。
2.玉米育种新材料创制研究。建设单位:大竹县益民玉米研究所,建设规模:创制3份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育种新材料,建设年限:4年,力争在2014年立项,2015年实施。
(三)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1.达州市商业化育种及种子加工中心建设。建设地点:达川区,建设规模:100亩育种基地、2000平方米种子生产加工中心,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4年立项,2015年实施。
2.马铃薯种薯储藏加工中心建设。建设地点:万源市,建设规模:1万平方米,建设年限:2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2015年实施。
(四)农作物种子监管能力提升
1.达川区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场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000亩,建设年限:2年,力争在2014年立项实施。
2.渠县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场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000亩,建设年限:2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实施。
3.开江县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检测房500平方米,建设年限:2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2016年实施。
4.川东北种子(农资)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建设地点:通川区,建设规模:2万平方米,建设年限:3年,力争在2014年立项,2015年实施。
5.达州市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建设。建设地点:通川区,建设规模:500平方米(储备种子100万公斤),建设年限2年,力争在2015年立项,2016年实施。
四、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每年投入2000万元,7年总投资1.4亿元,主要用于基地生产、加工、检测等用房及设施设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公益性、基础性研究,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建设,农作物品种试验体系建设,主要农作物种子储备等。
资金筹措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项目实施争取资金。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加快落实“十二五”国家种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申报和“十三五”种业项目储备,产粮大县在“十二五”内申报实施一个“种子工程”项目,到2020年力争通过项目实施争取项目资金7000万元;二是通过整合项目争取资金。将涉农项目优先整合到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和田间工程建设,到2020年力争整合项目资金4000万元;三是通过社会资本注入争取资金。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建设种子(种苗)基地和现代种业储藏加工项目,加大种业企业整合、重组和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种业企业,到2020年力争注入社会资本2000万元;四是通过财政支持争取资金。各县(市、区)要设立现代种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到2020年力争市、县(市、区)财政投入种业发展专项资金达到1000万元。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种子基地建设。一是加强种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托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省新增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增农资补贴田间工程等项目进行建设。建成交通方便、能排能灌、耕地质量好、配套设施齐全的种子生产基地。二是创新种子基地建设运行模式。大力推行“种子企业+种子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模式,鼓励种子企业建立直接管理和控制的生产基地,引导种子企业与制种专业合作社或制种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连接机制。三是强化种子基地管理。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种子收购秩序,保证良种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安全、价格合理。
(二)强化种子项目实施。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已实施的“种子工程”项目作用,高质量完成好正在实施的“种子工程”。积极申报国家和四川省“十二五”、“十三五”农作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包括突破性农作物品种选育、科技成果转化等)、“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农作物种业监管能力提升(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主要农作物种子贮备体系建设等)等项目建设。通过实施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种子工程”项目,提升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三)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服务完善”的种子管理体系。规范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建立种子质量例行监测制度,扩大企业监督抽查和市场检查范围,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完善市、县两级种子监管体系,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加强种子储备调控体系建设,扩大种子储备范围和储备量,增加种子市场调控能力,确保种子市场安全有效供给和灾后恢复生产。
(四)强化种业政策支持。将种子精选加工、烘干、包装、播种、收获等制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对制种大县扶持力度,调动基层政府发展制种产业和农民生产优质种子的积极性。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要加大对种子收储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五)强化组织领导。市农业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科技局等单位建立《达州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工作推进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项目编制、储备、包装等前期工作,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市发展改革委要主动与国家和四川省“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种子工程规划”等重大项目对接,争取加大对我市支持帮扶力度;市科技局要认真履行育种攻关统筹牵头职责,强化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创新种业科技体制机制,组织产学研单位协同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步伐,为达州种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市财政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种业提升工程财政专项,重点支持新品种试验示范、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市场监管和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等。将种子管理、监督检测、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等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保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确保全市种子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附件:1.达州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目标任务分解表
2.达州市农作物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分解表
3.达州市农作物种子监管能力建设任务分解表
附件1
达州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目标任务分解表
| 市农科所 | 市烟科所 | 大竹县 (益明玉米研究所) | 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 | 合计 | ||||||||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
水稻 | 1 | 2 | 4 |
|
|
|
|
|
|
|
|
| 4 |
玉米 |
| 1 | 3 |
|
|
| 2 | 3 | 5 |
|
|
| 8 |
油菜 |
| 1 | 2 |
|
|
|
|
|
|
|
|
| 2 |
马铃薯 |
| 1 | 2 |
|
|
|
|
|
|
|
|
| 2 |
苎麻 | 1 | 2 | 3 |
|
|
|
|
|
|
|
|
| 3 |
蔬菜 | 1 | 2 | 3 |
|
|
|
|
|
|
|
|
| 3 |
食用菌 | 1 | 1 | 2 |
|
|
|
|
|
|
|
| 1 | 3 |
黄花 |
| 1 | 1 |
|
|
|
|
|
|
|
|
| 1 |
烟叶 |
|
|
|
|
| 1 |
|
|
|
|
|
| 1 |
茶叶 |
|
| 1 |
|
|
|
|
|
|
|
|
| 1 |
水果 |
| 1 | 2 |
|
|
|
|
|
|
|
|
| 2 |
合计 | 4 | 12 | 23 |
|
| 1 | 2 | 3 | 5 |
|
| 1 | 30 |
附件2
达州市农作物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分解表
建设类别 | 2015年建设规模 | 2017年建设规模 | 2020年建设规模 | 建设地点 |
杂交水稻种子 | 2.5万亩。其中,大竹县1.5万亩,宣汉县0.6万亩,达川区0.4万亩。 | 3.5万亩。其中,大竹县2.2万亩,宣汉县0.8万亩,达川区0.5万亩。 | 5万亩。其中,大竹县3万亩,宣汉县1万亩,达川区1万亩。 | 大竹县:高穴、文星、童家、周家、高明、白坝、石桥铺、天城、金鸡、妈妈、杨通 达川区:檀木、石桥、洛车、道让、沿河、五四、永进、九岭、桥湾、大堰 宣汉县:明月、红岭、柳池、东林、南坝、庆云 |
杂交玉米种子 | 0.5万亩。其中,宣汉县0.3万亩,达川区0.2万亩。 | 1万亩。其中,宣汉县0.5万亩,达川区0.5万亩。 | 2万亩。其中,宣汉县1万亩,达川区1万亩。 | 宣汉县:丰城、桃花、君塘、芭蕉 达川区:堡子、石桥、沿河、五四、永进、管村 |
杂交油菜种子 | 0.2万亩。宣汉县0.2万亩。 | 0.4万亩。宣汉县0.4万亩。 | 0.5万亩。宣汉县0.5万亩。 | 宣汉县:新华、黄金 |
马铃薯 种薯 | 2万亩。其中,万源市1.4万亩(原种0.1万亩),宣汉县0.4万亩,达川区0.2万亩。 | 3万亩,其中,万源市2万亩(原种0.2万亩),宣汉县0.7万亩,达川区0.3万亩。 | 4.5万亩,其中,万源市3万亩(原种0.3万亩),宣汉县1万亩,达川区0.5万亩。 | 万源市:八台、白沙、茶垭、皮窝、庙坡、石人、赵塘、草坝、魏家 宣汉县:龙泉、丰城、老君 达川区:堡子、虎让、米城 |
高粱种子 | 0.1万亩。其中,渠县、达川区各0.05万亩。 | 0.2万亩。其中,渠县0.1万亩、达川区0.1万亩。 | 0.2万亩。其中,渠县0.1万亩、达川区0.1万亩。 | 渠县:琅琊 达川区:景市 |
小麦种子 | 0.3万亩。开江县0.3万亩 | 0.5万亩。开江县0.5万亩 | 1万亩。开江县1万亩 | 开江县:新宁、回龙、天师、新太 |
蔬菜种苗 | 0.2万亩。其中,开江县、达川区、大竹县、渠县各0.05万亩。 | 0.3万亩。其中开江县、达川区各0.08万亩,大竹县、渠县各0.07万亩。 | 0.5万亩。开江县、达川区各0.15万亩,大竹县、渠县各0.1万亩。 | 开江县:长岭、普安 达川区:双庙、大堰、河市、亭子 大竹县:竹北 渠县:清溪、望江、土溪 |
黄花种苗 | 0.1万亩.渠县0.1万亩。 | 0.1万亩。渠县0.1万亩。 | 0.2万亩。渠县0.2万亩。 | 渠县:清溪、望江 |
茶叶种苗 | 0.1万亩。其中,万源市0.07万亩,宣汉县0.03万亩。 | 0.3万亩。其中,万源市0.2万亩,宣汉县0.1万亩。 | 0.3万亩。其中,万源市0.2万亩,宣汉县0.1万亩。 | 万源市:白羊、旧院、太平、草坝 宣汉县:漆碑、土黄、三墩 |
水果种苗 | 0.1万亩。其中,柑桔种苗:渠县0.07万亩,达川区0.03万亩。 | 0.2万亩。其中,柑桔种苗:渠县0.1万亩,达川区0.05万亩;青脆李种苗:宣汉县0.05万亩。 | 0.2万亩。其中,柑桔种苗:渠县0.1万亩,达川区0.05万亩;青脆李种苗:宣汉县0.05万亩。 | 渠县:三板、渠南 宣汉县:庙安、东林 达川区:赵家、龙会 |
食用菌 菌种中心 | 三级3个,二级1个。其中,宣汉县三级2个、二级1个,通川区三级1个。 | 三级菌种中心5个,二级菌种中心2个。其中,宣汉县三级2个、二级1个,通川区三级1个、二级1个,开江县、大竹县三级各1个。 | 三级菌种中心10个,二级菌种中心3个、一级菌种场1个。其中,宣汉县三级4个、二级1个、一级1个,通川区三级2个、二级1个,开江县三级2个、二级1个,大竹县三级2个。 | 宣汉县:双河、黄金、君塘 通川区:蒲家、碑庙 开江县:甘棠 大竹县:竹北 |
中药材 种苗 | 0.2万亩。其中,达川区、宣汉县各0.07万亩,万源市0.06万亩。 | 0.3万亩。其中,达川区、万源市、宣汉县各0.1万亩。 | 0.3万亩。其中,达川区、万源市、宣汉县各0.1万亩。 | 达川区:景市、管村、石梯 宣汉县:龙泉、三墩 万源市:蜂桶、八台、皮窝 |
蚕桑种苗 | 0.1万亩。其中,达川区、大竹县各0.05万亩。 | 0.1万亩。其中,达川区、大竹县各0.05万亩。 | 0.1万亩。其中,达川区、大竹县各0.05万亩。 | 达川区:双庙 大竹县:妈妈 |
花卉苗木 | 0.1万亩。通川区0.1万亩。 | 0.2万亩。通川区0.2万亩。 | 0.2万亩。通川区0.2万亩。 | 通川区:东岳、双龙 |
附件3
达州市农作物种子监管能力建设任务分解表
| 销售100吨种子批发商(家) | 销售10吨种子零售商(家) | 种子批发市场建设(个) | 国家级品种试验示范场建设(个) | 省级品种试验示范场建设(个) |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2015 | 2017 | 2020 | |
通川区 | 1 | 3 | 5 | 2 | 3 | 5 | 1(市级) | 1 | 1 |
|
|
|
| 1 | 1 |
达川区 | 1 | 1 | 2 | 5 | 12 | 20 |
|
|
|
| 1 | 1 |
|
|
|
万源市 |
|
| 1 | 3 | 6 | 8 |
|
| 1 |
|
|
|
|
| 1 |
宣汉县 | 1 | 1 | 2 | 6 | 12 | 20 |
| 1 | 1 | 1 | 1 | 1 |
|
|
|
大竹县 |
| 1 | 2 | 5 | 12 | 20 | 1 | 1 | 1 |
|
|
| 1 |
| 1 |
渠县 | 1 | 1 | 2 | 6 | 10 | 20 |
| 1 | 1 |
|
| 1 |
|
|
|
开江县 |
|
| 1 | 3 | 5 | 7 |
|
| 1 |
|
|
|
| 1 | 1 |
合计 | 4 | 7 | 15 | 30 | 60 | 100 | 2 | 4 | 6 | 1 | 2 | 3 | 1 | 2 | 4 |